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戏曲欣赏 英语学习 教育教学 晋剧世界

本着宽和、平静的心态,行走在古典与时尚之间,坚持原则,沉着应对…

 
 
 

日志

 
 
关于我

人生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可能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彻底的理解,任何友谊和爱情都有时空的局限,就是自己对自己,也不可能真正把握最深层、最隐蔽的底蕴和玄机,以至许多人不得不担任从未设计过的命运角色!!!

【戏曲知识】声韵、吐字、丹田、唱腔和嗓子等!  

2013-06-18 08:12:53|  分类: J【晋剧文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我的戏曲和英语博客
http://yanjinqing.blog.163.com


【声】 指演员表演时说唱发出的声音,声是天赋,生来有声无声基本上是肯定了,无声要练到有声是无可能的,顶多是练到好一些而已,但天声有声也要练发音,吐气,吸气等方法,才能愈练遇好的而且一定要练到声落丹田,声带和吼咙只是唱曲时声音经过的地方,声音主要来自丹田,来自丹田的声音才是真声。反之,唱起曲来,浮而不定,非常辛苦,这是因为声音不是来自丹田,用的只是“上架力”用“上架力”的人不耐唱,甚至会唱伤。练声必须先练“叫声”,一直叫到声落丹田为止,有些粤剧名伶虽然声不好,但唱的好听,这是他们用唱功来补救声之不足,有些老倌有声,因缺乏唱功,但未必都唱得好听。 
【吐 字】 又叫“咬字”,指演员在表演时说唱字句的形式。唱功,最重要在于吐字(咬字),若唱曲时吐字不清,咬字不实,听起来便是模糊,若咬字得实,唱出来便字字清楚,“吐字”首先要研究清楚字音,字音辨别了便容易咬实。吐字对口形也相当重要,如粤语读“开”字属开口字,“合”字属闭口字,“王”字属昂口字,“之”字属齿音字,“天”字属舌尖字,“非”字属唇音字,“皮”字属咀皮音字,“通”字属鼻音字,“隆冬”韵的字,属“脑后音”字等。 
【跳 瘩】 粤剧唱功中“跳瘩”很重要,它即是一叮一板之间连唱几个字的唱法,善唱的艺人必善与运用跳瘩工夫,“跳瘩”时一定要以不撞板(即对叮板)为原则。在粤剧的伶人中,“跳瘩”功夫较到家的以白驹荣为代表,他可以在一叮(一拍)**跳六七个字。 
【丹 田】 以脐下三寸处为“下丹田”,在心下为“中丹田”,在两眉间为“上丹田”。是丹田有上中下之分矣。戏曲演唱运气中采用的乃下丹田,所谓丹田,等于现代歌唱呼吸中的“下腹式”呼吸法,却依靠横隔膜的下降和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法。 
【丹田音】 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发出者,谓之“丹田音”。是唱曲最好成绩的发音方法之一,明魏良辅《曲律》:“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现在一般传统唱曲练声方法, 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送得最远),也最耐唱。 
【落 隔】 又叫“落肚”粤剧谓有喉声毛病者为不落隔,不落肚,言不是气灌丹田,而是用了上膈力呼吸(上膈、即用空腔控制气息),而使发出来的声音产生逼紧及生硬的效果,粤剧一般谓声音不落肚(落膈)。一般人以为“气灌丹田”,气要吸到小肚时:其实气只能吸到肺部,所以造成不落膈,在气不在声,声音的紧迫,生硬,主要是因为用胸腔控制气息,故而吸气不深、是由于气息由上胸呼出,造成喉头、颈肌、下颚等发声气官的紧张缘故,那末,正确的方法应该怎样呢?粤剧谓“丹田”气或曰“下膈力”盖以横隔膜的上下升降,和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假 嗓】  又叫“小嗓”。戏曲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相对于真嗓、大嗓、本嗓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为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紧,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气流变细。如粤剧中旦角的“子喉”发声。 
【子母嗓】 又叫“子母喉”。戏曲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指旦角把“真嗓”和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一般粤剧中“老旦”,如《杨门女将》佘太君,《沙家浜》沙奶奶等均用“子母嗓”。 
【真 嗓】  又叫“本嗓”。戏曲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如现在“小生”行当,用广州方言唱“平喉”的叫“真嗓”或“本嗓”。(冯刚毅老倌最擅长真假嗓混合) 
【左 嗓】  又叫“左撇”。戏曲演员的发音之一。有二义:一指男声假嗓中的宽音,能高而不能低,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既以此嗓演唱,叫“大喉”。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吊 嗓】  又叫“嗌声”。是戏曲曲艺演员日常功课的重要项目之一,自启蒙学艺起,即须每天实行。吊嗓时用乐器伴奏,一般用二胡,板胡等,每天选唱一、二剧目中的唱段。通过不间断的吊嗓,可使嗓音嘹亮圆润、中气充沛、口齿清晰有力。 
【喊 嗓】 又叫“嗌声”。是戏曲演员日常功课的基本项目之一。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往往在清晨,到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咿”、“啊”等单音。有时使用工尺谱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地反复进行喊出“土尺工反六五乙生”等。“吊嗓”和“喊嗓”的练习,一般无甚明显区别,两种练声方法,都可结合同时进行练习的。 
【脑后音】 演员发音的一种。气从丹田而出,冲动声带,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出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而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口腔共鸣,发出一种较为含蓄的音响,谓之“脑后音”。由于喉腔紧缩,腹部气集中、发音就苍劲有力,既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猛。老生唱腔中,凡遇闭口高音字也常用之,净角唱腔中仅偶一用之,旦角唱腔用脑后音的则不多见。由于天赋条件不同,脑后音并非人人皆擅用,无条件者,往往以“立音”或本嗓唱出。 
【啜 腔】凡向上的唱腔,唱者将原谱中的由头重复一次,而仍保持原来的节拍速度,如谱式为“尺工”(23)唱为“尺工尺工”(2323),其后半即为“啜腔”即现代音乐装饰音上的“上颤音“。 
【滑 腔】 凡向下的唱腔,唱者将第2拍的第一音从上一拍的尾音滑进,而仍保持原来速度,称为“滑腔”。如谱式为“六五六工”(56 53)唱为“六五五六工(56 653)”,“上尺上士”(12 216)等。 
【卖腔】 戏曲音乐名词。在唱曲时特别将某一音拖长,约等于其他音的三四倍,称为卖腔一般多用于“散板” 
【拿 腔】戏曲唱腔。演出时凡遇某些腔调部分节拍较快速度时,唱者往往在其面前一二小节故意唱得缓慢,俾形成强烈的对比。此缓唱部分即称为“拿腔” 
【橄榄腔】凡遇某些音的节奏较长,如一般所谓“慢三叮”或“卖腔”等。唱时须由起轻而重,再由重而轻,状如橄榄的两头尖细,中间饱满,故称为“橄榄腔”。北方也有称为“枣核腔”。粤剧名旦林小群的唱腔特色,运用了“橄榄腔”故而十分自然流畅、优美动听。 
【韵】指戏曲唱词的韵脚,唱曲的最忌出韵(即不压韵),唱曲出韵便不合规矩。初期粤剧古老排场曲本,一场有几个韵,甚至四句四个韵的。例如《打洞结拜》词:“一声叫来一声高,好比霸王别虞姬、一声叫来一声低,好比张良吹玉萧”,这四句是不大符合韵脚的。粤曲自从改唱平喉后,撰曲人不论写口古和唱曲,很重视脚韵,一般每场只用一个韵,下一场才变一个韵,唱来好听得多,是一种改良和进步。韵有“依时韵”、“康庄韵”、“民亲韵”、“田边韵”。。。等 
【腔】指戏曲每句唱词中,拉长声唱的,是有声无字的形式叫做“腔”。腔有古腔和新腔、长腔和短腔,还有传统剧目专用的唱腔。如粤剧《金莲戏叔》的“武二归家腔”、《仕林祭塔》的“祭塔腔”,还有“回龙腔”、“燕子楼腔”、“木瓜腔”和“思凡”腔等。现在粤剧戏曲中,很多剧目仍采用。唱腔可以显出每个艺人的风格。腔可以创新、新创唱腔必须动听、运腔时一定要流畅的跌荡,疾除和懂得抖气,善唱之人必须懂得善于灵活运用腔口。用古腔来创造新腔,用京腔套入粤腔,有薛觉先、新马师曾等。 
【发 口】又叫“开口”。发口者、发音也。语言方面:字不正,平仄浠(拗嗓)。发音方面:声不稳、音不准、(劣调)不圆润(尖粗)不饱满(沉郁)。为此便可确认,发口、即发音。而作为发音,是发声与语言的连合动作,所以从声乐而言发口的内容应包括:(一)吐字:包括五音,四呼,出声,收音、归韵等。(二)发声:包括呼吸(发于丹田)、共鸣、音准。吐字与发声在声乐中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没有正确的吐字,很难说有正确的歌唱发声。在戏曲实际应用发口一词时,实际上也是以指吐字为主的,戏曲传统常谓“以字带声”、“字正腔圆”、都是以咬字、吐字正确为基础,再要求发声圆润,这是很有道理的。 
【抖 气】指演员唱曲时停顿吸气和换气的意思。人的气魄有限、唱曲时更须注意这一点。每个艺人的体质不同,因此各人抖气的要求和习惯亦不同。凡善于抖气和换气的人,才能唱得耐久。声线普通的人,更需有抖气来帮助唱工。如不会抖气,虽有天赋歌喉亦难持久唱。特别在表演武打后再接唱大段主题曲时,更要懂得抖气,不然便会伤及内脏。抖气时要胸部放宽,频频呼气。懂得抖气、就连跑步、上阶梯时亦不会觉得辛苦。京剧艺人抖气功夫很好,他们在走圆场时、可以一边走一边抖气一边唱。 
  【拗 口】又叫“拗嗓”。《芳诸馆曲律》载:“平谓之平”上去总谓之仄。曲有宜于平者,而平有阴阳,有宜仄者,而仄有上去入。乘其法,则曰拗嗓。拗即拗口,拗者即不顺也。所谓乘其法,即“不依规定的平仄”也。质之今日戏曲,虽然其“法”已不同,但仍是“平仄有定”、不能“乘其法”。粤曲中有固定旋律的如“牌子”、“小曲”,固然严格,必须按谱填词。“梆黄”体系,亦须依规定之平仄作用。否则演员唱起来便拗口,甚至不能卒句。这里主要是从作家如何“谱厘平仄,调析宫调、俾微歌者抑扬谐节,无至沾唇拗嗓”,首先关联的就是平仄。因为音不正,“则字必欺声”,平仄淆,“则声必欺字”。所以,拗嗓用于论唱,指的是:字不正,平仄淆。所以对作家而言,拗口就是指“词乘曲法平仄不顺”即配词与曲的格律或音符相连也。 
  【正 字】词曲中原来定格的字(即词谱、曲谱的字)、如梆黄体系中的“梆子慢板”规定格式是“三三二二”十个正字分四顿为一句:“八字句二黄”规定格式是“四二二”八个正字分三顿为一句:“西皮”是七字句或十字句。正字以外增加的字称为“衬字”或“活动字”。
  【衬 字】又叫“活动字”指正字以外增加的字。戏曲中常用以调节句法、或作为形容词,使语气活泼生动。粤曲“梆黄”版式,每顿衬字最好不能太多,如衬字过多,可增“活动句”。如“梆子慢板”的加句(活动句),就应该在“三三二二”四顿的第二三顿之间加入。每顿的衬字一

  评论这张
 
阅读(1313)|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