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戏曲欣赏 英语学习 教育教学 晋剧世界

本着宽和、平静的心态,行走在古典与时尚之间,坚持原则,沉着应对…

 
 
 

日志

 
 
关于我

人生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可能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彻底的理解,任何友谊和爱情都有时空的局限,就是自己对自己,也不可能真正把握最深层、最隐蔽的底蕴和玄机,以至许多人不得不担任从未设计过的命运角色!!!

【网友】是该为《傅山进京》写点什么了  

2011-04-21 13:00:54|  分类: J【晋剧文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zhuchi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2288d0100q1ne.html

      是该为《傅山进京》写点什么了,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也不枉我一个寒假看了六遍。总是这样杯具,《傅山》进京演出的时候,我还不了解晋剧,当年《陆唐》进京的时候,也还没喜欢上越剧,我真是后知后觉。

    首先,非常好的题材,非常好的本子。对于《傅山进京》,说“一出戏提升了一个剧种”,这话一点也不过。文以载道,戏亦载道,不论文章还是戏曲,必须要有一定的内涵、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考,一定要让观众有所感悟,切忌华而不实,切忌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要想站在一定的高度、达到一定的深度,最好的载体莫过于文人,因此我对文人戏情有独钟,比如《傅山》,比如《陆唐》,说来也怪,这两部戏分别是我第一次完整看下来的晋剧与越剧,并且是我认为这两个剧种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两部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中蕴含的文人气质。假期恶补了不少涛姐姐的传统戏,说实话,不感冒,作为新时代的新观众,至少我想看的是有思想有深度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故事情节与唱念做打,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喜欢二涛,喜欢这些改革式的人物,或者说,思考者。最近越剧界发生了许多事,相信各位也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越剧改革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其实不单越剧,其它剧种也是一样。

    言归正传再论《傅山》。有人说这部戏的唱词太晦涩难懂,我倒觉得唱词么就应该写成这样,戏,我向来把它当成艺术品对待,既然是艺术品,既然是拿到台面上的东西,那就要雅一些。戏曲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分子,一定是要依靠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来推动、来提升,那么要博得知识分子的青睐,唱词首先要雅,这一点《傅山》就比之前的《范进》好很多,《范进》时常蹦出类似于“浑身紧皱似鸡皮”、“个个不是好东西”这样的句子,这些白话、俗话用念白讲出来可以,但是要作为唱词就不适合,至少我觉得不舒服。很清楚的记得《陆唐》里有一句“皇上说太平翁翁是秦桧”,像《陆唐》这么精致的作品,这种白话实在是应该避免,《春琴传》也是,白的厉害,还需再打磨。相比之下《傅山》的唱词很是熨帖。

    戏曲艺术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内心是比较擅长的。傅山算是一个杂家,医、诗、书、画皆精通,这个人物难写在于表现其性格气质的同时,还要兼顾到他所涉猎的诸多领域,争取从多方面展现人物,这部戏涉及到医学、书法、绘画,更难得的是这些元素与剧情的结合浑然一体,不做秀。

    不知道现场演出是什么样子,我在电脑、电视上看《傅山》,好像没有“场”的概念了,没有换场时间、没有换场音乐,整个作品一气呵成,连接得很顺畅,感觉很多时候舞台的布置都是在黑暗之中完成的,比如从冯大人一行出城迎接傅山到向皇上汇报依发辩证这之中舞台布景的变换,比如冯溥宣旨后画面从皇宫切换到圆觉寺屋内,再切换到夫妻相聚的梦中仙境,又回到现实中听旨,以及午门前灯光一打舞台后部一个皇宫便呈现出来,最后又迅速布置成放归故里也就是之前夫妻相聚的仙境,真的很佩服剧团的团队精神。

    《傅山》这戏,业内外好评连连、获奖无数,它的好自是不必再多说,但也有一个最要命的问题,就是因为太好了,傅山这个角色若是演员没有一定的积累、各方面素质没达到一定高度,一般人拿不下来,那么它的传承就成问题了,就像《孔乙己》,除了茅,没人敢碰,学生中也没人能撑得起这个角色,如今成了绝唱。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徒弟能达到师傅水平的少之又少,超过师傅的更是凤毛麟角,这种人,通常早早的十八九岁就挑了大梁成了头肩,二十出头梅花就已经摘到手,三十岁各种奖项全部拿遍,四十岁已然成为一个艺术家并向着大师的方向发展,古话所谓从小看大,的确不假。大师,或者单说艺术家,多少年才出一个,从袁雪芬到茅威涛,经过了四十年,等下一个袁雪芬,下一个茅威涛,下一个谢涛出现的时候,又不知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么在这中间,大旗由谁来扛?发展靠谁引领?

    接着说《傅山进京》,越看越喜欢,那就索性再看一遍,顺便随手记点或好或不好或可以再改进的地方。

    好演员善于用背影塑造人物,喜欢傅山的背身出场,喝着小酒,踱着轻快的小步,一看便知是个仙风道骨之人。最初接触《傅山》就是通过一段“转眼过了红土沟”,当时没看全剧还在想怎么吃什么喝什么都写进唱词里去了,涛姐姐在各种场合还老唱这段,整部戏几遍看下来倒不觉得别扭了,这不正是朴素的乡村生活么。接下来“数月来装病避征召”,要收一收前面的欢快了,这几句一定要沉下心来,是傅山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清晰的认识,虽然每日里和乡亲们一起看戏一块吃饭,在别人眼中过着或优哉或怪癖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是清醒的,也就是这几句所要表现的。谢涛是个非常有爆发力的演员,需要“放”的时候永远不会不足,在这种需要 “收”的时候,收得略显不够,没沉下来,尤其是“风声渐息方露面”之后一个醉步,尤其不好。这部戏中,谢涛的表演堪称绝佳,挑不出什么毛病,唯独各种晚会中唱得最多估计也是流传最广的刚出场这一段的后半部分(数月来装病避征召——天高云淡好个秋)我不是很满意。县令见到傅山后有一句念白“欣闻先生已康复,晚生特地来贺喜”,要是能押韵就更好了。荩郎么,我更喜欢韩瑞鲭演的,杨志勇演出来咋一点也不淳朴呢?乡亲们给傅老先生送行的最后,最初的版本,还给傅山弄个轿子,后来去掉了,很好,一个拜别的姿势。

    《甲申守岁》中写的是“恋着崇祯十五年”吗?不是“十七年”么?

    进京路上的一段唱,押的是u和v的韵(不会打u上面有两只眼睛的那个汉语拼音,暂且用v代替):路、驴、雨、都,苦、儒,奴,余、徐、榆、舒。虽然在很多情况下u和v拼音都写做u,但现代汉语读起来还是不同的,也许古时候发音一样,所以《词林正韵》里六鱼七虞通用,六御七遇通用,实际上都包括了现代汉语中的u和v。我想说的是最后几句“落照余,好风徐,与孙儿漫步且下驴,牵跛驴,穿桑榆,卢沟晓月画卷舒”,“余”、“徐”、“驴”、“榆”几个字押的都是v 韵,最后一个字“舒”的韵母突然变成u了,听起来多少有些别扭,最好沿用v韵。“早知入京多尴尬”,入京之后会怎样,傅山在答应进京之时就应该能够想到,这样一唱,倒会让人觉得傅山进京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冲动之举。

    “依发辩证”,看了好几个版本,屏幕上打的都是“依发辩症”,不知道现场字幕是怎么打的,应该是“证”,不是“症”,“症”乃症状之意,而“证”指的是证候,中医所要辨的正是患者的证候,比如心脾两虚,比如肝阳上亢。冯溥禀告依发辩证之结果,皇上听了非常生气,将药一把扔到地上之后,王波一个右手背后左手指出去的动作不好看,不像皇上,倒像个现代小青年。

    赏雪论字一场,大爱。涛姐姐不循常道,披着褶子上场,伸一伸筋骨,捅一捅炉火,一下子人物就出来了嘛。谁说褶子一定要正正经经穿整齐,傅山这样一个随性洒脱之人,就应该把衣服随身一披,同样不失水袖之用。太极拳,这个元素用得非常好,新颖、设计巧妙,导演一定花了不少心思,二人在太极中初次见面,情节推进的多么自然,两个人做着相反的动作,舞台效果非常好,傅山与康熙不正是在两个对立的方向下棋么?两个高手一来二去之中的过招、你来我往之间的较量最有意思也最能出戏了,所以这段甚是耐看。王波的声音在真假声转换处听着不舒服,好像憋在里面又好像要裂开似的。

    涛姐姐那场独角戏看着实在是太过瘾了,唱腔酣畅淋漓、奔放豪迈,可以说这种享受,是越剧无法给我的。“躲避难”情绪有点过,也可能是作曲和唱腔设计的原因,这里情绪远没有后来激烈。“我茕茕孑立,四顾茫然”中间有一段留白,甚是喜欢,涛姐姐绷的很好,就像茅梁祝楼台会中山伯英台双双跪下后的片刻,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整个场子都安静下来,让傅山的情绪充满剧场的全部空间,想象一下仿佛能感觉到时间的凝固,无奈观众不给力,把这么好的气氛破坏了。“众人劝我识时务”、“如今康熙求一统”、还有书写遗嘱之前扶着椅背的几个背影用得很好,背影就像省略号,一定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觉,而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保气节”之前,唱词做过改动,以前是这样的:“多少人求医求药求字画,有几个背后不笑我狂癫,屈原独吟于泽畔,有谁知他怀寸丹,自古圣贤多寂寞,志定何须叹孤单”,后来改成了“叹明室删孟子轻视民本,到头来乱党生异族称雄,如今康熙求一统,机关用尽帝王心,看他尊儒重斯文,君贵民贱却是真”,词改得不错,更加符合傅山当时的心境了,但是,改动之后前后的衔接就不是很顺畅了,以前“保气节”接在“志定何须叹孤单”后面,很舒服,自然而然就顺下来了,现在“保气节”出来的很突兀,上文还在说康熙,下面没有任何征兆的就保气节了,我是觉得有点突然。“敢洒热血午门前”是一种很悲壮又很悲凉的心态,在这种情绪下掌声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演员表演太到位了,唱腔听着太过瘾了,不给掌声又觉得对不住演员,后面“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和和睦睦平平安安”也是一样,演员一定要有定力,否则情绪很容易被观众的掌声拐跑。傅山写遗嘱的时候,听到了吸鼻子的声音,茅梁祝楼台会也听到了吸鼻子的声音,有的网友就在争论合不合适,我是认为,情之所至,自然流露,没什么不可以的。“相濡以沫”这词是用在夫妻之间的吧,说与子孙相濡以沫似乎不太合适。“平平安安”之后的背景音乐与表演非常之好,很越剧,每欲垂泪。

    对于《傅山》的争议,其中一点在于夫妻相聚这一场有没有必要,个人对这场说不上喜欢。静君的扮演者后来变成史佳花了,也不喜欢,觉得她的表演卖弄的痕迹太重,好像想在气势上压倒傅山似的,亮嗓门、彪高音,套用一位相声演员的话:不圆润。还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跨团合作,终不能长久。

    另外一个争议焦点,就在傅山这一跪上。首先我想说的是,戏曲不是还原历史,没必要揪着历史不放,文以载道,戏亦载道,戏曲是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考的,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人物形象,也可以杜撰人物、杜撰故事,只要能够清晰的传递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了。说心里话,不想让傅山下跪,这体现的是文人的气节与傲骨,但这样很容易弄成僵局不好收场,要是能找到更巧妙的化解方法就好了。谢涛的功夫真是好,大段大段身段完成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唯独褶子踢的不够漂亮,还有一点我不是很明白,傅山不是一生最怕跪吗,在那段身段里怎么设计了一个双膝下跪的动作,还特意暗场追光?舞台后部灯光一打,大殿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晃了几下灯光,估计为了显示皇宫的金璧辉煌,最初的设计不晃灯光效果就很好了,一晃反而有点作秀、有点炫耀的感觉了。傅山在午门外这身红白相间的服装也很新颖,是上京路上那身朱衣的另一种穿法,蓝玲老师的服装设计自然没话说,不过总有一种在看越剧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越剧里面窦娥冤、春琴传、寒情那些红白配。诸位大臣劝傅山下跪谢恩与“年过古稀怎做官”感觉接的不是很顺。康熙有一句唱“假戏真做”,我不明白何谓假戏真做,难不成康熙在和傅山逗着玩?“礼贤下士,从善如流,已得正脉,渐臻佳境”这几句刚开始我感觉很别扭,觉得傅山怎么会对一个与自己站在对立阵营的人做出此评价呢,后来想想好像有点理解,但评价终归是有点高。

    我一直以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深入人心灵的,《傅山进京》正是这样一部能够惊醒世人的作品。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貌似有点敏感,不说也罢,相信看过《傅山进京》的人一定会有体会。

  评论这张
 
阅读(690)|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