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宽和、平静的心态,行走在古典与时尚之间,坚持原则,沉着应对…
人生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可能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彻底的理解,任何友谊和爱情都有时空的局限,就是自己对自己,也不可能真正把握最深层、最隐蔽的底蕴和玄机,以至许多人不得不担任从未设计过的命运角色!!!
2009-01-11 14:27:01| 分类: J★丁果仙★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转自“戱涺亾泩”的新浪博客!
引用 【晋剧MV】整本戏曲欣赏“晋剧皇后王爱爱”【晋剧文章系列】声震剧坛"爱爱腔"--记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女士
在晋剧界里有位对晋剧艺术和对晋剧改革为之奉献一身的表演艺术家,她就是在戏剧界享有圣明的第一位女坤伶“丁果仙”,她对晋剧的执卓和热爱使她在晋剧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对晋剧传统老艺术的修整和艺术上的改革,她的举动振兴了山西晋剧的发展和传承,她的艺术为后人敬仰和学习,她的流派成了晋剧界里最强最大最有传承力的一派,她创立的“丁派”唱腔宽厚,圆润,舞台表演稳重,大方,她创立“丁派”以来有很多戏曲演员学习,在她的丁派艺术上有七位弟子,他(她)们是:马玉楼,张鸣琴,刘宝俊,刘汉银,白桂英,闫惠珍,武忠,他(她)都是丁派的艺术家。
马玉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她的吐字、发声、行腔、表演颇具“丁派艺术风韵”,称得上是众多“丁派”弟子中的姣姣者。1950年来到了丁果仙所在的太原新新剧团,她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丁策仙、马兆麟、郭凤美、马秋仙等许多艺术家的演出,常为老师们配戏,成为她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她跟丁策仙学戏,同台演出,朝夕相处,丁老师手把手地教,玉楼刻苦认真地学习,“丁派”拿手戏《八件衣》、《打金枝》、《空诚计》等都是一字一句抠出来的,在行腔上她继承了“丁派”艺术的韵味和行腔的方法起伏有致,刚柔相济,她的扮相幽默,表演含蓄,很有乃师之风,活脱是一个小丁果仙。
张鸣琴,女,晋剧须生。孝义大垣村人。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曾任晋中晋剧团演员、团长,已退休。 晋剧界认为张鸣琴是继丁果仙之后少有的晋剧好须生之一。她做工自然,招式贴切,刻化精细,神、情、言、色皆有分寸。在唱腔上,吸收丁派神韵,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遒劲于喷口,端庄干行腔,清晰于咬字,通达于腔势,唱人物、唱感觉,重音色、重声韵,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纯朴节律和氤氲万象的自然美,被誉为丁派须生中的“鸣琴腔”。遐近闻名的拿手戏有《十五贯》、《芦花》、《下河东》等。在中南海演出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赞誉。
晋剧界认为张鸣琴是继丁果仙之后少有的晋剧好须生之一。她做工自然,招式贴切,刻化精细,神、情、言、色皆有分寸。在唱腔上,吸收丁派神韵,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遒劲于喷口,端庄干行腔,清晰于咬字,通达于腔势,唱人物、唱感觉,重音色、重声韵,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纯朴节律和氤氲万象的自然美,被誉为丁派须生中的“鸣琴腔”。遐近闻名的拿手戏有《十五贯》、《芦花》、《下河东》等。在中南海演出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赞誉。
刘宝俊,女,1932 年出生,安徽人。13 岁入新华戏院学戏,,专工须生,1958年拜丁果仙为师,在丁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其在艺术造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运用手、眼、身、法、步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其唱腔不仅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亲切入耳,耐人寻味。代表剧目有:《法门寺》、《斩子》、《芦花》、《哭灵堂》、《算粮》、《海瑞训虎》、《汾河湾》、《八件衣》、《天水关》等。
武忠,男,晋剧须生,即拜在晋剧艺术大家张美琴和丁果仙门下,张派唱腔激昂、做派大方,丁派注重人物刻画的这些艺术特点,他都得大师真传。
武忠的戏路很宽,他在五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涉猎了须生、老生、二花脸、三花脸、文小生、武小生等众多行当,演出了近百个剧目,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具备饱满的创作热情和不凡的创新精神,塑造了众多行当不同身份悬殊性格迥异的人物群像,堪称当代晋剧艺术大家。
阎慧贞,女,1939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山西寿阳人。须生。17岁考入太原市晋剧一团,先后拜白晋山、丁果仙为师,她在艺术上继承了丁派的真谛,又根据自己的条件,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晋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她的嗓音浑厚洪亮,音色悦耳甜美,行腔流畅圆润,吐字清晰传神,韵味浓郁醇化。代表作如《空城计》《打金枝》《芦花》《三关点帅》《群英会》在广大晋剧流布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
白桂英,国家一级演员,主攻晋剧小生、须生、老生,晋剧“丁派”艺术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演出剧目《丛台》、《少华山》获1958年山西省戏剧调演一等奖,《齐王拉马》获1984年山西省戏剧调演二等奖, 1995年获全国中老年艺术家汇演“宝中宝”杯牡丹奖。
刘汉银,男,国家一级演员,丁派弟子中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一位须生演员,1960年拜丁果仙为师,他在艺术上的执卓是得到了丁果仙的器重,在晋剧《算粮》中,刘汉银扮演薛平贵。
排练过程中,为了一句“为只为三姑娘离了西凉”,丁果仙一字一句地教,不厌其烦地示范,并帮助他分析剧中人物情绪,同时也十分重视启发他的自我创新意识。在《算粮》正式上演时,刘汉银仅凭幕后一声“三姑娘随上……”的叫板就赢得了戏迷的“碰头彩”。接着,上场后的第一句平板“为只为三姑娘离了西凉”,唱得铿锵有力,将薛平贵对王宝钏的无限思念,以及此番前往相府算粮的必胜信心表达得入木三分,又一次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就这样,凭着丁果仙的悉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刘汉银逐渐被戏迷们所喜爱。
《卖画劈门》是丁派名剧之一。丁果仙在剧中饰演的白茂林给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丁果仙的徒弟,刘汉银从眼神、台步、唱念、表演都传承了浓郁的“丁派”风韵,出现在舞台上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丁果仙。
1993年,刘汉银退休了。然而他仍然活跃在晋剧舞台上,经常到各地讲学,为培养晋剧新人,传承“丁派”技艺,弘扬民族文化继续奔波着。
丁果仙的七大弟子都是具有实力的顶尖丁派须生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晋剧从台步、身段、念白到唱腔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她们都是从科班毕业,经过正规的戏曲表演培训,丁果仙在(他)她们艺术上的悉心指点,同时她(他)结合自己的条件唱出了自己的新的晋剧声腔艺术,而今她们的艺术已经被很多年轻的戏曲演员学习和传唱,她(他)们的艺术而今被很多戏迷和戏曲专家面前得到很高的认可和很好的评价,她(他)们的艺术使山西晋剧有了辉煌的一页,使山西的晋剧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引用shzhongdexi 的 晋剧大王——丁果仙
朋友,看了这篇文章,记得点击该日志右边和底部的图片广告,以及日志结束后评论上方的推广信息,一定支持一下哟,您的举手之劳,是博主不断改进博客的强大动力,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他们还推荐了: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
评论